Re: [討論] 義務論與結果主義(以選科系為例)

看板Philo-09作者 (半能的小惡魔)時間14年前 (2010/02/06 11: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2 (看更多)
※ 引述《earh (多腦人)》之銘言: : 這個問題在於,孫效智老師主張「結果」為「行為所造成的一切正反價值」 : 換言之,義務論在此定義下依然是種結果主義, : 只是義務論認為「不可傷害」限制具有無限的正價值 : 或者「傷害行為」具有無限的負價值 : 我是在這個脈絡下,認為區分義務論與結果主義應該用作抉擇的思考方式來區分 : 結果主義是一種計算式思考,因此戴上結果主義的眼鏡來看, : 義務論就會變成是主張某些行為具有無限的正價值或負價值 : 而我以為義務論提出原則或限制(例如不可傷害)的重點, : 是要我們在做抉擇時有一些可直接應用的原則,使我們不用再去計算正反價值 我想你這樣的理解可能出於兩個誤解 第一個只是個比較小的誤解 就是『「不可傷害」的限制具有無限的正價值』 基本上這只是一種特定義務論的主張 可以分兩點來看 首先是並不是所有的義務論都接受不可傷害的限制 也有接受其他限制 而否認接受不可傷害限制的 比方說接受雙果律的義務論者認為有時候牽涉到傷害的行為是被允許 其次是你似乎沒有考量到溫和義務論的存在 因此也不是所有的義務論者都認為「不可傷害」可以在所有情況之下獲得優先考量 更嚴重地 如果「不可傷害」具有無限正價值的話 那麼任何符合這項規範的行為都具有無限正價值 因此任何行為只要不牽涉傷害 都是正確的行為 而這是不太好的理論後果 第二個就牽涉到比較麻煩的層面 主任對於「結果」的看法是「行為所造成的一切正反價值」 基本上他應該有特別指明是「非道德價值」 一般在探討跟道德有關的的「非道德價值」時有幾種不同的理論 比方說認為「快樂」是唯一值得追求的 「痛苦」是唯一值得避免的 這種是早期素樸的效益主義所接受的theory of good theory of good就是在追問哪些東西可以被看做是結果的善惡 當然也有其他的主張 比方說preference之類的 不過我們可以借用主張快樂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理論來看 接受這種主張的結果主義可以接受這樣的情況存在 「兩個不同行為整體來說造成的快樂與痛苦加總是一樣的」 即使這兩個行為有一個牽涉到傷害 一個沒有 對這種結果主義來說兩者在道德上的價值沒有差異 因此對這兩種行為 光是從結果規範因素不會分出高下 這就是義務論所想談的差異 義務論想主張即使在結果衡量上沒有差異的行為 仍然有可能其中一個被禁止 這是因為牽涉到了「價值」之外的規範 也就是限制 對義務論者來說 找到「價值--結果」之外的規範因素算是非常核心的 因此我想你設法把限制化約成一種結果並不是很正確 -- I know well enough what it is, provided nobody asks me; but if I am asked and try to explain, I am baffled. Augustine, Confession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77.31
文章代碼(AID): #1BRE1bDX (Philo-09)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BRE1bDX (Philo-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