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理論] 關於農業的問題

看板Policy作者 (鱗甲之屬)時間15年前 (2009/03/06 21:2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3 (看更多)
※ 引述《pnpncat (meow)》之銘言: : 我原意只是要說明 : 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 : 國民年金是欠缺思考的政策 : 他忽略了社會上某些人的困難 我倒是覺得某種程度的社會保險是必定需要的 如果現在有某種程度可以減低未來老年社會的沖擊 即使有些問題也要儘快上路 畢竟每晚一天 這個社會就越接近老人社會一天 : 至於農業是另一個問題 : 所以我換了一個標題 : 事實上台灣的農業技術不只是「相當優秀」而已 : 許多技術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全世界獨特的技術不見得就是最好的 印度因為蟲害複雜 所以有獨特的混雜多種品種耕種的技術 雨林裡有獨特的火耕的技術 技術的進步當然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優勢 但是能不能賺錢 能不能有利潤及盈餘 還必須有很多其他條件的配合 : 但目前的產銷體制 以及面對進口的市場競爭 : 說白一點 農業早已經死亡了 : 在我所熟悉的屏東縣 : 果農平均年齡在六十歲以上 : (我沒有仔細統計 所以說了一個很保守的數值) : 而每過一年平均年齡也就多一歲 : 換句話說 幾乎沒有新血加入 : 像我前文所說的有小孩在養的農家是稀有族群 : 目前屏東農業的主流是老公公老婆婆 : 拿著兒女奉養來做農 事實上是賠本居多 : 子女基於孝心 不希望父母感到寂寞或無用 : 於是也鼓勵這些賠本的生意 : 由於肥料農藥常是子女買的 : 他們也往往沒意識到成本的提高 : 而作了錯誤投資 : (意思是 小心點施肥施藥還是能賺一點點 : 但是老農民多半過度施肥施藥導致賠本) : 唯一較高獲利的農產品是檳榔 : 但是在目前的治安狀況 只要檳榔價格提高 : 農民也不打算收成了 都會被流氓搶走 : 與其晚上去守夜 等人家用槍指著你叫你摸黑採收 : 不如晚上在家裡睡覺讓流氓自己收 : 農業獲利的下跌是有多樣原因的 您在文中認為農業獲利下跌是因為產銷體制跟進口農產品的競爭等多樣原因 不過我倒是認為農業獲利下跌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 農地農用 農地農有 政策的影響 以前政策讓農地只能在農人手中轉移 不能彈性改變用途 當稻米應該減產的時候 農人也沒有其他選擇可以選 只能任憑價格下滑 到完全沒有利潤的地步 如果這時候地可以拿去做別的用途 不要種田 那問題至少解決了一半 而不是繼續依賴農委會的休耕補貼 讓地閒置 而米價依然無法上漲 : 而獲利下跌本身卻又是農業人口老化和治安惡化的原因 : 諸多問題來自於氣候改變 土質演變 產銷制度 技術退出 外國競爭 台糖競爭等等 :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農產品開放進口 : 開放進口破壞了台灣農業的集體利益 : 但產銷制度更加遽了這個問題 開放進口之前台灣就每年都在補貼休耕農地 就算把進口農產品都堵起來 只要休耕農地都拿來種某樣東西 種什麼就一定會讓什麼的價格崩盤 可見得農產價格低迷遠在開放進口前就有了 所以我不認為開放進口是破壞台灣農業的最主要原因 : 由於果農不是賣斷給行口 自己沒有喊價的權利 : (能喊價的話就可以不出貨抵制) : 而是拿到行口喊價賣出抽成加上貨運抽取後的餘利 : 當貨品交出時完全無法預測會拿到多少錢 : 樂觀(又愚蠢)的農民總是估計過高 : 於是環境劣化下無法靠淘汰弱者縮小農業圈維持原價來平衡市場 : 而是全體拿到不符合成本的低價 卻沒人退出 導致農業死亡 : 事實上 不用幾年許多台灣產的水果可能都會在市場上絕跡 : 因為這批老農民終有退出或死亡的一天 而無人接替 : 當然我不是說這是壞的或是好的 : 這只是政府某些決策下的犧牲 : 但農業是否依然有價值呢? : 我認為不應只以經濟和國家安全等單純的面向來考量 : 台灣農業有另一種獨特的價值 : 那就是這是我們珍貴的文化資產 : 台灣的農業技術並不是存在於各研究所或技術學院 : 而是存在於農民和民間的農業顧問手中 : 在台灣的特殊氣候和特殊的植物上 : 面對的問題和外國都不相同 : 激素的使用量也是在數十年的實驗中漸漸確立 : (事實證明這和農業教科書上差了數百倍) : 某些獨特的物理方法催花的技術更是外國所無 : 這些靠運氣和毅力完成的心血結晶都快失傳了 : 事實上某些技術和品種都已經失傳了 : 因為許多民間的農業顧問因為客戶太少已經抽手不作了 : 這不是成立博物館和研究院就能保存的資產 : 這是需要讓農民有錢賺才能保存的資產 : 政府是否該保存這個偉大的資產 : 需要就其所必須付出的龐大代價來考量 : 不是我能妄下定論的 文化價值當然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需不需要把台灣平地的九成都拿來保護農業文化 只讓不到一成的土地塞滿台灣都市化的人口 我想這就是可以討論的問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1.128.204
文章代碼(AID): #19iIDs9C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iIDs9C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