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關羽鎮荊州時對孫吳的真實態度

看板SAN作者 (承先啟後)時間18年前 (2006/02/12 20: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31 (看更多)
※ 引述《age317 (望斷天涯)》之銘言: : 多謝Makucy兄為我們整理詳細的時間表,大致上與我的認知相符, : 除了漢昌郡是與劉備交換南郡所得的土地一說以外。 : 《周瑜傳》 :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 : 因為下雋、漢昌都在長沙郡的北部,所以可以證明孫權在給劉備南郡之前, : 已經佔有長沙郡北部,而這就是後來漢昌郡的轄地。  誠如您所指出的周瑜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四郡為奉邑,  其中的下雋、漢昌、劉陽三縣在漢末時,應位於長沙郡境內。  (漢昌即三國吳荊州圖中的「吳昌」,參見《宋書‧州郡志三‧湘州》;   州陵則屬南郡,位於南郡東南部與長沙郡交接的地方,離陸口不遠)  那麼敝人前文所作的孫權可能以長沙郡北部地區和劉備交換南郡江陵地區的猜測,  便不能成立了。  在這個部分,顯示出一處史籍未載明的問題:   劉備在南征荊南四郡的同時,是不是與孫權就荊南四郡的控制權,   曾有過什麼樣的協議,使得劉備在從韓玄手中取得長沙郡之後,   有部分長沙郡的轄地歸予孫權?   又或許早在赤壁之戰、周瑜曹仁的南郡爭奪戰之前,   孫氏早已從劉表或曹操的手中,拿下了長沙郡境內的這幾處地區?   : 可對照譚其驤地圖︰ : 東漢荊州 : http://www.sinomaps.com/non-cgi/usr/39/39_80_6.jpg
: 三國荊州(吳) : http://www.sinomaps.com/non-cgi/usr/39/39_86_13.jpg
: 另外Makucy兄在文章最後猜測的 : "如果魯肅在西行至江陵赴任時, :  已經知道他最終將把原屬周瑜麾下的兵將帶往陸口移防, :  那麼〈呂蒙傳〉這段話,是不是就稍微說得通一些了。" : 個人認為仍不足以解釋呂蒙傳與江表傳提到的呂蒙為魯肅畫策的矛盾。 : 因為要發生兄所說的情況,前提是呂蒙不知道魯肅之後會轉駐陸口, : 以為魯肅仍然將駐江陵,與關羽的疆場交錯。 : 但是綜觀全文︰ :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 : 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 : 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 : 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 :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 既然魯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表示魯肅也承認他到任之後會跟關羽接臨, : 並且事後還讚嘆呂蒙為他防備關羽所做的計畫。這是很明顯的矛盾,無法依照Makucy兄 : 的解釋合理之。如果魯肅是為了敷衍呂蒙而說這些話,那江表傳卻又記載這個敷衍的話, : 就完全說不通了。  就這部分,我的看法傾向於認為〈魯肅傳〉所謂「羽與肅隣界,數生狐疑,疆  埸紛錯」的記載,與〈呂蒙傳〉中所載「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  ……』」的說法問題不大。  首先,建安 15 年至建安 20 年期間,孫權在荊州地區的部署,是以陸口、夏  口兩地為為中心,督夏口者,由程普、孫皎先後主其事,陸口則由魯肅負責。  以形勢而言,夏口主要防備的是來自荊北、豫州地區的北面威脅,也常需向東  策應以合淝地區為中心的軍事行動。陸口則明顯地是以其西面的劉備勢力為主  要的守備對象。可以看到在建安 15 年至建安 20 年期間,孫權所控制的荊州  地區的西界,大致可約略以竟陵、巴丘、漢昌(縣)、劉陽等處的連線來示意  ,巴丘是陸口西面的另一重鎮,由於史籍上未見當時有任何比魯肅更重量級的  鎮將屯駐於陸口、巴丘以西,因此這段期間陸口以西的防務,推斷應均是由魯  肅主其事(就魯肅個人的認知而言,與西鄰維持和睦的關係,是更重要的)。  如此,則說魯肅為這段期間中孫權轄境西界的主將,應不為過。  〈關羽傳〉說劉備在「收江南諸郡」後以關羽「駐江北」,可推測當時關羽駐  地很可能與江陵地處鄰近,甚至有可能指的就是「借荊州」後關羽進駐江陵之  事;而關羽的「襄陽太守」之職,乃遙領性質,當時劉備所控制的地區,應不  及於江陵以北地區。此時關羽之進駐江陵,必須與孫權方完成交割江陵防務事  宜之後才可能達到。在孫權已與魯肅擬定「借荊州」的相關計畫後,理應將該  計畫諸事宜向臣下宣佈,以便進行後續的調動移防。呂蒙是孫權親近的將領,  建安 15 年時他又屯駐於地近夏口的尋陽,荊州形勢的變動與防務方針的鉅變  ,呂蒙應該不會不清楚。〈呂蒙傳〉中記載呂蒙對魯肅說:「君受重任,與關  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恰恰側寫出呂蒙觀察局勢眼光的獨到,開門  見山便直指魯肅即將擔負的最核心任務:應付與西鄰之間的關係。  那麼,為什麼呂蒙單提關羽,不提別人?這當然有可能出自撰史者的渲染。不  過,關羽性格中的負面之處,在〈關羽傳〉、〈費詩傳〉中已有生動的描寫,  關羽之強悍,當時人未必不知,至少也曾耳聞其威名,這從〈周瑜傳〉中周瑜  建議孫權軟禁劉備的疏文中即可窺見。另一方面,〈張飛傳〉說劉備「既定江  南」,便以張飛為宜都太守,宜都位於江陵之西,扼制長江峽口。〈先主傳〉  裴注引袁暐《獻帝春秋》謂:   「備欲自圖蜀,拒答不聽,……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    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    天下也。』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    住孱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  「張飛屯秭歸」,秭歸的位置,約略在白帝、宜都之間長江水路的中點處,比  宜都更處上游。東漢時的秭歸,隸於南郡,據《晉書‧地理志下‧荊州》的記  載:「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劉備沒後,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  復屬吳。」可知宜都郡是劉備分南郡西部地區所置,張飛是首任的宜都太守。  如此,則秭歸亦於此時從南郡改隸於宜都郡。「張飛屯秭歸」,秭歸正位在張  飛的轄區內,可知《獻帝春秋》的記載有其可信度。從而「關羽屯江陵」之說  似乎也可拿來參照,說明建安 15 年時,關羽的屯駐位置。從〈關羽傳〉的「  駐江北」,到《獻帝春秋》的「關羽屯江陵」,反映出關羽所部從建安 15 年  起,已經駐於江陵鄰近地區,張飛部所在的的位置毋寧是較西的。劉備雖被吳  人視為「梟雄」,但其性格上並非像關羽般「護前」、驕桀,且劉備曾親至江  東,其為人孫氏君臣應有所見聞,呂蒙看出影響荊州問題關鍵人物是屯於江陵  要地左近、「實熊虎也」的猛將關羽,甚至進一步判斷在魯肅前去執行「借荊  州」計畫之後,進駐荊州要地江陵的劉備部將,極可能就是業已駐於江北江陵  鄰近地區的關羽,因而逕以關羽作為其議論的假想敵。將江陵地區比作魯肅主  管地區的西鄰,應該還不至於離譜吧。  以上是敝人就此所作的推論。  (前列網址所附譚其驤三國吳荊州圖中,秭歸屬吳建平郡,此建平郡是孫休永   安三年時分宜都郡所置)   (《獻帝春秋》這段記載本身有一些問題:「關羽屯江陵」、「諸葛亮據南郡   」,按說江陵和南郡指的應該是同一個地方嘛?那何必要分開寫?關於這裡   地理名詞上的問題,敝人還想不出什麼好解釋,但這段記載中述及「張飛屯   秭歸」,與〈張飛傳〉的記載是可以相互對照呼應的,未必全然失真,因此   姑且引述之) : 所以根據這個吳人史料的矛盾,我認為這一段突出關羽惡待吳國的說法是吳人刻意強調 : 甚至編造出來的,關羽實際上應該在215年之前,都沒有對吳國抱持敵意。 : 直到215年呂蒙偷襲三郡之後,他才對吳國的野心感到警覺,甚至因為覺得之前自己 : 好心被雷劈,而開始對吳國懷有敵意。 : 所以我認為魯肅傳所提到的"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埸紛錯",如果真實發生的話, : 也是在215年之後的事了。而關羽是否也在215年之後才打從心理上的鄙視孫權,我就不得 : 而知,反正不是重要的大事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85
文章代碼(AID): #13xoKgME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31 篇):
文章代碼(AID): #13xoKgME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