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三國時代船隻的航速?

看板SAN作者 (calebjael)時間12年前 (2011/12/21 10:48), 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 引述《teyao (河間獻王翟中虛)》之銘言: :   calebjael君的大作以演繹的方式,在眾多史料間穿針引線,生動地 : 呈述赤壁之戰,讀來讓人頗感愉悅。不過有一個地方我不同意原文的意見。 :   最關鍵的,還是赤壁之戰的地點。赤壁一般說法有三:一是黃州赤壁, : 也就是蘇東坡遊的赤鼻山,此地連蘇東坡自己都知道是錯的,可以不論。此 : 外就是江夏縣的赤磯山與嘉魚縣赤壁。一般都將嘉魚赤壁當作古戰場,盧弼 嘉魚縣赤壁﹐即我上文所述中之古地名“陸口”。 在上文中﹐我的觀點是﹐赤壁不僅僅是一座山﹐ 因為當地的江邊小山兩岸是無法展開如許多的兵力的。 故而我認為﹐赤壁古戰場是從“陸口”到“赤磯山”一帶的防線。 : 《集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均是如此(當然顧祖禹把〈赤壁賦〉原 : 文誤認為曹操詩,考證上有瑕疵)。這兩本書對喜歡三國、愛好地理的朋友 : 都不是生僻的書,我這邊就偷懶不引了。赤壁之戰並非發生於夏口,則文章 在上文中﹐我的觀點是回應原文的疑問﹐即戰爭為什麼是在赤壁發生﹐ 我的觀點即是﹐赤壁之戰是孫劉聯軍為了保衛夏口地區、曹軍為了攻佔夏口地區﹐ 而發生的前哨戰﹐而非是說赤壁之戰發生在夏口。 舉例來說﹐就象抗戰中﹐武漢會戰是發生在武漢的周圍各地﹐而不是在武漢本地一樣。 赤磯山(原屬嘉魚﹐後屬江夏縣﹐現屬武漢市江夏區)離武漢市中心約40km﹐ 陸口離武漢市中心約90km。陸口與赤磯山之間約50km。 參考一戰二戰中歐洲戰場的兵力展開﹐每萬人約3-4千米正面﹐ 設若曹軍東下兵力為八萬荊州兵加十萬北方軍﹐則佔用50km正面﹐ 已經屬於兵力很密集了﹐不可能僅僅擁擠在“陸口”﹐或是“赤磯山”一地。 故而從實際的軍事角度來看﹐我是既同意嘉魚說﹐又同意江夏說的。 與您的觀點並不沖突。 另外要加以說明的是﹐陸口也好﹐赤磯山也好﹐最初都是屬於嘉魚縣﹐ 因此南北朝之前的赤壁之戰地點是沒有多少紛爭的。 後來赤磯山屬於了江夏縣(江夏縣是隋代設置)﹐就出現了江夏赤壁與 嘉魚赤壁之爭。(此時文獻以水經注為主﹐認為赤壁之戰是在赤磯山﹐ 故而赤壁地點之爭集中於江夏說與嘉魚說兩爭﹐後來才越來越多人放棄 赤磯山而認為陸口是赤壁地點) 陸口被歷代文人認為是赤壁之戰的地點是有道理的﹐因為陸口的對岸江北﹐ 就是烏林﹐而傳說中周瑜用劍刻在山壁上的赤壁兩字﹐也是立於陸口。 後來﹐烏林從嘉魚縣分出﹐屬於江北的洪湖縣。 而陸口近代也從嘉魚縣分出﹐屬於蒲圻縣(蒲圻縣﹐蒲即蒲草﹐圻是方圓很廣的意思 赤壁之戰15年後孫權置﹐原包括了嘉魚等地﹐西晉時與嘉魚分置﹐轄境偏向西邊﹐ 近代轄境逐步東遷將嘉魚縣多地並入﹐1996年改名赤壁市)﹐ 故而在書籍中﹐又出現了蒲圻赤壁與嘉魚赤壁之爭。 (又附注﹐嘉魚縣亦曾全屬於江夏縣﹐江夏縣即辛亥革命爆發地﹐ 在民國元年1912年時﹐以“因武而昌”為由﹐改名武昌縣﹐ 故辛亥革命亦改稱武昌首義﹐1961年嘉魚縣再次從武昌縣分出﹐ 獨立設縣至今。) 總之﹐我個人的意見是﹐赤壁地點的七種說法中﹐最流行的蒲圻說、嘉魚說、 江夏說﹐事實上都是一樣﹐紛爭乃是後代文人過於認真糾結文字所致。 從史實的角度來說﹐赤壁之戰即發生在夏口上遊﹐為爭奪夏口地區﹐ 而不得不進行的側翼爭奪幕阜山北麓騎兵登陸場的戰爭。 發生在從陸口到赤磯山一帶。 至於旅遊及抒發感情﹐則可以陸口刻有赤壁兩字的俗稱武赤壁為主﹐ 該地原屬嘉魚縣﹐現屬赤壁市。 : 的一些推論就要再作修改。 :   又,劉備走樊口與周瑜會師見〈先主傳〉裴注引《江表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3.69.224.63

12/21 17:52, , 1F
好文先推
12/21 17:52, 1F

12/21 18:28, , 2F
12/21 18:28, 2F

12/21 19:01, , 3F
12/21 19:01, 3F

12/23 10:36, , 4F
推, 不少歷史爭議是後人在文字上糾結所至呀XD
12/23 10:36, 4F

12/25 17:19, , 5F
坐過長江三峽的旅遊船 問過船長 他說赤壁在旁邊支流小湖
12/25 17:19, 5F

12/25 17:23, , 6F
他又說古代長江很大 雲夢這段錯綜複雜 有無數小湖跟支流
12/25 17:23, 6F
文章代碼(AID): #1EyKaGux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yKaGux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