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堀越二郎是不是過譽了?
不要拚空戰性能 零戰有一點在當代最強
就是以單引擎戰鬥機而言無與倫比的航程
巡航速度標準航程破2000km
外掛油箱可破3000km
大戰初期能從台灣台南飛到菲律賓北部上空跟美軍軍機作戰
一直到戰爭最後期 都少有單引擎戰機能飛這麼遠
要實感一下這有多長 就是單趟能從台灣台北一路飛到日本大阪
外掛油箱則飛到東京或來回九州不成問題
這個要求是在中國戰線 日本海軍發現轟炸機沒有護航常遭遇戰鬥機攔截損失慘重
因而開出來的要求 堀越的設計團隊也真的給他搞定了
考慮到Bf-109 颶風式 噴火式 P-40等大戰早期的主力單引擎戰鬥機
後來都在渡洋空戰時出現航程問題 這個航程優勢倒也是有其道理
(蘇聯因都在大陸上空空戰 且重視短程戰術轟炸 一開始就沒有長航程需求)
但沒有後來Fw190有裝的能卡住操縱桿的自動駕駛設計
日本的零戰機飛行員就比長途卡車司機還累了
另外這個機身內清出空間到處塞滿油箱的設計
也因為當時日本並沒有防漏防燃油箱的技術
導致零戰被美軍空用機槍的曳光彈跟燃燒彈擊中時 非常容易起火燃燒
過分減重也讓防彈裝甲薄弱
這是大戰初期就出現的缺點
如果看WW2的美軍戰鬥機攝影槍影片 都能看見零戰被擊中很容易起火
https://youtu.be/TslCS2K2rHw
40秒左右的地方就起火了
日本陸軍的隼戰鬥機就相對減少航程需求 裝上了一些防禦裝甲
在生存性上相對比較好
且在大陸戰場 飛行員跳傘後逃生機會大 到戰爭後期飛行員水準低落程度比海軍少
日本海軍飛行員則常常在海上面臨機體起火 又離基地需要數小時航程
一旦受損 生存機會很低
以大戰初期跟美軍軍機相比 零戰的顯著優勢除低空低速運動性佳
還有是機身輕 推力重量比不錯 爬升率高
比美軍早期任何一款單引擎戰鬥機都高 美軍飛行員的證詞表示
原本在低空不利位置的零戰能以預料之外的速度爬上來接戰
但機體結構不足 俯衝速度就受限 所以在往下俯衝的空戰時
美軍軍機都有優勢
零戰另外一個好處是有裝備20mm機關砲 在設計當時算是頗強的火力
雖彈道不佳 但在對抗轟炸機跟美軍的重裝甲戰鬥機時有優勢
不過美軍戰鬥機都大量裝備黑科技50機槍 彈道性能佳 貫穿力夠
一直到最後要對抗對付軸心軍機 威力都相當充分
在對地掃射任務上表現也很好
戰爭早期裝備7.7mm機槍的英軍戰鬥機則在戰中出現火力不足問題
後期多半換成20mm機關砲
美軍則一直到韓戰都還在F-86上裝50機槍 只是到了噴射機高速空戰時代
開火機會的時間變得很短 後來美軍才選擇大量換裝更高循環射速的新型20mm機關砲
蘇聯跟德軍則防空需求上都偏好能擊落重型轟炸機的大口徑機首機關砲
其實若以設計年份來說 零戰除了防禦力薄弱的致命弱點之外
除低速運動性能 在最高空速上 帳面性能也並不差
考慮到它還有長航程 且能在航艦上起降
性能是有其優勢區的
但長航程紙裝甲也導致其上級常運用零戰來執行長程打擊
飛行員卻在激烈交戰後的生還率不高
這是個非常嚴肅的致命問題
以大戰早期的美軍 主力戰鬥機 F4F跟P40 雖低速運動性能性能不佳且航程不長
但都是機身結構結實 俯衝速度高 有裝甲有火力
只要知道如何執行新世代的高速空戰技術 都是表現很好的戰鬥機
至於零戰之後的日本海軍戰鬥機
不論是雷電還是紫電改 都是以注重從陸上基地起飛的攔截性能為需求
(至於為什麼海軍要自搞陸基攔截機 這就是涉陸海軍不合問題
玩 提督的決斷2 你就會深有體悟 XD)
航程不及零戰 也不能在航艦上起降
要說堀越二郎的三菱設計團隊是否真有過譽 最大的癥結可能不在零戰身上
而是後繼艦載戰鬥機的烈風的開發不順 非常失敗
但這部分也涉及上游的引擎設計開發團隊進度落後
日本的飛機設計師人手不足且平均技術水準低 常一個團隊負責好幾架飛機設計等等
更廣泛的因素
不過因陸軍的機體開發相對比較順利
且原本做水上機的川西公司突然間橫空搞出一架紫電
以結果論來成敗論英雄
烈風的開發不順利還是有一部份要算在三菱跟堀越團隊頭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22.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03475673.A.59D.html
※ 編輯: NKN (203.222.8.6), 08/23/2017 16:10:59
→
08/23 16:09, , 1F
08/23 16:09, 1F
→
08/23 16:10, , 2F
08/23 16:10, 2F
→
08/23 16:11, , 3F
08/23 16:11, 3F
這部分又要提到實務上日本海軍不跟陸軍商量往前插基地的結果
最終抵達的所在就是在瓜達爾康納爾島的基地蓋好了被美軍陸戰隊奇襲
基地丟了還是要跟陸軍討救兵來去試圖奪回
→
08/23 16:12, , 4F
08/23 16:12, 4F
獻醜 記錯字了
※ 編輯: NKN (203.222.8.6), 08/23/2017 16:14:20
推
08/23 16:14, , 5F
08/23 16:14, 5F
為什麼這麼說
這部分要考慮到強風以前川西原本沒有製造戰鬥機的業務
在當時的飛機製造商軍政商 川西就是在戰鬥機領域突然冒出來的
就是專門搞水上機的 因為日本海軍對水上戰鬥機這主意相當看好
才去投資強風 但性能有限且水上戰鬥機需求消失 才改設計成陸基戰鬥機
※ 編輯: NKN (203.222.8.6), 08/23/2017 16:16:36
→
08/23 16:14, , 6F
08/23 16:14, 6F
→
08/23 16:14, , 7F
08/23 16:14, 7F
零戰有在澳洲達爾文空襲時跟澳洲軍的噴火式交手
但因為這批噴火式是從北非退下來的熱帶型機體 有裝濾網影響進氣效率
且已經被操過 性能略有下降
但最大的癥結是澳洲噴火飛行員維持在歐洲跟德軍交手的習慣
跟零戰打狗戰 結果是一面倒被零戰屠殺
反而戰爭最早期在新幾內亞基地飛P40的年輕飛行員
跟台南航空隊老經驗飛行員的零戰交手也是一勝一負
特別在無視護航戰鬥機 朝機隊中央高速俯衝直取轟炸機上成果卓越
是飛虎隊之外 盟軍最早期從零戰手中取勝的團隊之一
推
08/23 16:17, , 8F
08/23 16:17, 8F
※ 編輯: NKN (203.222.8.6), 08/23/2017 16:21:44
推
08/23 16:21, , 9F
08/23 16:21, 9F
→
08/23 16:22, , 10F
08/23 16:22, 10F
→
08/23 16:23, , 11F
08/23 16:23, 11F
推
08/23 16:24, , 12F
08/23 16:24, 12F
→
08/23 16:25, , 13F
08/23 16:25, 13F
推
08/23 16:28, , 14F
08/23 16:28, 14F
→
08/23 16:29, , 15F
08/23 16:29, 15F
→
08/23 16:29, , 16F
08/23 16:29, 16F
推
08/23 16:50, , 17F
08/23 16:50, 17F
推
08/23 16:54, , 18F
08/23 16:54, 18F
推
08/23 16:56, , 19F
08/23 16:56, 19F
推
08/23 16:57, , 20F
08/23 16:57, 20F
→
08/23 16:57, , 21F
08/23 16:57, 21F
推
08/23 17:02, , 22F
08/23 17:02, 22F
→
08/23 17:02, , 23F
08/23 17:02, 23F
推
08/23 17:04, , 24F
08/23 17:04, 24F
→
08/23 17:07, , 25F
08/23 17:07, 25F
→
08/23 17:07, , 26F
08/23 17:07, 26F
→
08/23 17:08, , 27F
08/23 17:08, 27F
推
08/23 17:11, , 28F
08/23 17:11, 28F
→
08/23 17:14, , 29F
08/23 17:14, 29F
推
08/23 17:32, , 30F
08/23 17:32, 30F
推
08/23 18:29, , 31F
08/23 18:29, 31F
→
08/23 18:29, , 32F
08/23 18:29, 32F
推
08/23 18:39, , 33F
08/23 18:39, 33F
→
08/23 18:40, , 34F
08/23 18:40, 34F
→
08/23 18:40, , 35F
08/23 18:40, 35F
→
08/23 18:43, , 36F
08/23 18:43, 36F
→
08/23 18:44, , 37F
08/23 18:44, 37F
→
08/23 18:45, , 38F
08/23 18:45, 38F
→
08/23 18:45, , 39F
08/23 18:45, 39F
→
08/23 18:47, , 40F
08/23 18:47, 40F
推
08/23 20:59, , 41F
08/23 20:59, 41F
→
08/23 20:59, , 42F
08/23 20:59, 42F
→
08/23 21:00, , 43F
08/23 21:00, 43F
→
08/23 21:01, , 44F
08/23 21:01, 44F
→
08/23 21:01, , 45F
08/23 21:01, 45F
推
08/23 21:15, , 46F
08/23 21:15, 46F
→
08/23 21:15, , 47F
08/23 21:15, 47F
推
08/23 21:16, , 48F
08/23 21:16, 48F
推
08/23 21:24, , 49F
08/23 21:24, 49F
推
08/23 22:08, , 50F
08/23 22:08, 50F
推
08/23 23:30, , 51F
08/23 23:30, 51F
推
08/24 00:40, , 52F
08/24 00:40, 52F
→
08/24 00:50, , 53F
08/24 00:50, 53F
→
08/24 00:51, , 54F
08/24 00:51, 54F
→
08/24 00:51, , 55F
08/24 00:51, 55F
→
08/24 00:51, , 56F
08/24 00:51, 56F
→
08/24 00:53, , 57F
08/24 00:53, 57F
推
08/24 09:46, , 58F
08/24 09:46, 58F
→
08/24 09:54, , 59F
08/24 09:54, 59F
推
08/24 10:18, , 60F
08/24 10:18, 60F
→
08/24 10:18, , 61F
08/24 10:18, 61F
→
08/24 10:19, , 62F
08/24 10:19, 62F
→
08/24 10:20, , 63F
08/24 10:20, 63F
→
08/24 10:21, , 64F
08/24 10:21, 64F
→
08/24 10:22, , 65F
08/24 10:22, 65F
推
08/24 10:22, , 66F
08/24 10:22, 66F
推
08/24 10:30, , 67F
08/24 10:30, 67F
推
08/24 10:32, , 68F
08/24 10:32, 68F
推
08/26 19:59, , 69F
08/26 19:59, 69F
→
08/26 20:00, , 70F
08/26 20:00, 70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