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馬英九為什麼要漲油電價格?

看板ask-why作者 (怎麼啦)時間12年前 (2012/05/04 03:2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23 (看更多)
※ 引述《nidor (awful)》之銘言: : ※ 引述《Oikeiosis (怎麼啦)》之銘言: : : 所以呢? : : 你當初要表達的是專賣制度很好 看不出有什麼經濟不利 : : 結果現在自己找到專賣下市場不利的例子 那又怎樣? : : 很好啊 你回答了自己最初的問題啦 : : 另外 你講得「可見...」是你自己加上去的 根本沒有任何憑據可言 : 專賣的不效率人盡皆知,但是某些東西有自然獨佔的傾向,難以增加競爭廠商。 : 既然無論如何都要專賣,保證會造成不效率,那其實可以考慮把對市場的不利因素 : 集中在專賣方面,避免以稅負影響市場價格。 好 什麼產業有自然獨占的傾向? 至少水電油在台灣沒有自然獨占的傾向吧 : 收購價格代表生產汽電共生之成本最高達每度3.93元,無法達到以每度2元進行 : 商業供電的競爭能力。 : 若汽電共生成本達商業競爭水準,那工廠若生產電力過剩足以售電時,將不需要任何 : 台電之電力淨輸入。(優先採購成本較低者) : 若汽電共生廠商一邊向台電採購電力,同時又以優惠電價售電與台電,這就代表 : 無法達商業競爭能力,僅是以政策補貼賺取價差作為獲利手段。簡單地說,電力 : 到廠商流了一圈出來又流回台電即可。 每度2元不是商業供電的競爭價格 而是台電的平均售價 汽電共生的成本也不是台電購入的價格 而是台電依當時立法院通過的鼓勵條例加價購入 這完全都是政策去扭曲價格機制的結果 跟汽電共生本身並無直接相關 汽電的能量投入是工廠鍋爐產生的「廢熱」 所以其每度電的變動成本僅是每次初啟的成本 可以說是極少極少極端便宜 其所謂的「平均成本」是把加裝設備的固定成本用5~10年去攤提 也就是當初在鼓勵工廠裝設汽電共生設備時 就是打算補貼工廠快速回本 甚至讓工廠可以賺取節約能源的利潤 為何當時有這種政策? 因為當時台電供電吃緊 備載容量不足 急需民間電力救急 所以用此政策約半年內 就補足了台灣當時電力缺口 現在回頭 請以最最基本的邊際成本的概念來講 超低變動成本的汽電共生的電如果在自由市場上 均衡價格會在哪? 當然是趨近於其變動成本 也就是近乎零的超超超便宜 偏偏台電被規定要高價購入 結果你卻拿扭曲價格當成本 這是完全不對的 講難聽一點 當初配合政府政策裝設汽電共生設備的工廠裝都裝了 就算台電每度兩毛錢買 他們用不完還不是要賣 哪來什麼商業競爭問題... : : 說到底這就是電價過低造成的弊害 : : 怎麼能推出「無法分散供電」這種完全無關的結論呢? 請稍微注意一下推論吧 : 假設太陽能收購電價每度12元,台電售電每度3元,民眾會選擇使用台電之電力, : 並將太陽能電力完全售出給台電。甚至選擇以台電之電力賣還給台電賺取價差。 : 若採用電力專賣賺取政府財政,勢必會大幅提高電價,相對而言可造成再生能源 : 真正的誘因,無需另行補貼。此時補貼造成的弊端就會消失。 奇怪了 明明就質疑你的立論跟「無法分散供電」無關 結果你就寫你自己的心得 就假裝沒看到一樣 OK啊 我完全同意大幅提高電價 停止補貼電力 這種方向很好啊 但是電力專賣「勢必」提高電價 這是你自己幻想的 事實上台灣電力一直專賣 而且另行補貼還是越補越多 非常難以取消 : : 沒有錯 政策干預售價造成虧損 所以呢? : : 請問台灣石油產業打破壟斷了嗎? 下游廠商對台塑中油有任何講價能力嗎? : : 很顯然結果就是台塑插入壟斷市場 分享壟斷地位以及超額利潤 (變寡佔市場) : 外銷市場須與世界上所有汽油生產商競爭,並無壟斷或寡佔情況。 我有問外銷嗎? 石油的內銷市場也不是只有車用汽油這個市場而已 台塑石油一年在台灣賺四百多億 在車用汽油虧8億 你就以為他在台灣賺不到錢嗎? 別忘了 台塑的本業是塑膠 輕油、乙烯、石油氣 這些市場裡誰才是老大? : : 沒有達到本來想打破壟斷的效果 : : 你不是一直說台電中油台水沒有競爭者 不可能有競爭者 : : 那請問你自己找這些例子來是不是表示你恍然大悟了呢? : 很顯然台塑並沒有因為打進寡佔市場而能夠享有超額利潤,反而因為打進寡佔市場 : 享有每月八億元虧損。而八億元的成本僅僅是為了取得外銷的入場券。 : 台塑外銷的巨額利潤來自於低成本,低成本來自於對於污染以及工安管理的低標準。 : 外銷的低成本與國內市場壟斷或寡佔無關。 你不是說台電中油自然獨占 不應該有競爭者 質疑了又當作沒看到 開心講自己的 : : 補貼方案是鑽營 汽電共生的補貼本來是為了要實現電力自由化但是失敗的嘗試 : : 這有什麼矛盾的地方? : 鑽營是為了保持獨佔,自由化是為了打破獨佔。 : 如果台電蓄意鑽營保持獨佔,勢必盡一切努力妨礙自由化,阻擾汽電共生補貼, : 若台電支持自由化,則補貼汽電共生勢必不是為了保持獨佔的鑽營, : 不知道你為何覺得毫無矛盾? 台電確實蓄意鑽營保持獨占 汽電共生的補貼是經濟部提案立法院通過的政策 主體根本就不一樣有什麼好矛盾的? 當初台灣面臨電力缺口 所以經濟部必須在幾個方案裡挑一個可以解決電力缺口的方案 當時的幾個方案 一個是漲電價 一個是汽電共生 還有就是開放電業自由化 各方角力折衷才會選汽電共生方案 台電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接受執行這個方案 當然他們會從費率、電網位置來努力 讓民營電廠無法在日後電業自由化時對台電產生威脅 : : 鑽營的定義是為了保持壟斷地位而做出不利生產、市場價值的支出 : : 這在沒有政策壓力的一般壟斷商也是如此 當有潛在競爭者時 : : 壟斷商就會低價搶市 甚至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去加強壟斷 : : 所以說配合政策的不利措施 就是保證國營企業保證壟斷的手段 這完全正常合理 : : 這並不是說董事長或總經理自己去鑽營 要求政府惡搞自己公司 : : 而是為什麼政府指派的董事長、總經理要配合政府政策? : : 根據公司治理原則 董事長、總經理的營運目標是要賺錢 不賺錢就應該下台 : : 但很顯然他們的任命就不是為了要讓國營企業賺錢 而是要配合政策 : : 如果他們不配合政策 他們就會下台 所以他們寧可讓公司虧大錢也會配合政策 : 這個是合理的決策,因為公司營運要符合股東的價值。若股東因為想達成某些目的 : 而要公司虧大錢,那公司經營者就應該為股東達成這個目的虧大錢。 ...如果你說的是「慈善組織」 那就算是吧 可是你說的是「公司」 不管是公司法也好 教科書也好 公司的定義就是要營利 要賺錢 不以營利為目的 就是與登記目的不符 就是背信詐欺 股東如果想要虧錢 應該要自行成立合乎目的的基金會 不得成立營利的公司 : 你這邊的鑽營定義與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有相當類似之處。 : 壟斷公司若開價高,被認為賺取過高利潤=鑽營,若開價低,被認為打壓競爭對手= : 鑽營。公司賺錢=鑽營,公司虧錢=經營者鑽營。目前現況壟斷,沒有人可定義一個 : 「適當不高不低」的價格,因此任何價格,任何營收狀況都可以被認為是不利市場的 : 鑽營活動。 : 就像佛氏認為只要分析每個人的夢,就能發現所有的人都有伊底帕斯情結一樣。 那就是你沒看清楚我的立論 才會有如此錯誤的誤解 壟斷公司開價高 賺取超額利潤 這是市場常態 無關鑽營 開價低 壓抑潛在競爭對手 這也是市場常態 也無關鑽營 運用政治力、遊說法案固定價格=鑽營 無論此固定價格高低 都是非市場活動 都是鑽營 奇怪了 大二個經課本應該都講得很清楚了吧 有需要在這裡一直重複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4.138.99
文章代碼(AID): #1FejiFRZ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3 之 23 篇):
文章代碼(AID): #1FejiFRZ (ask-why)